欢迎访问北疆思政官方网站!

首页 >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内蒙古大学“光影思政课”深化思政育人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04-03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28


2025年3月14日,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影院内,《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缓缓流淌,百余名学生凝视荧幕,跟随镜头回望新中国发展历程。这是该校光影思政课的日常场景。校企协同、资源融合的思政教育新模式,是内蒙古大学通过影视艺术与理论教学的深度结合,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支点,为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多方协同构建大思政一体化育人格局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校内外资源协同的光影思政课建设,组建多教研室联动的专题教研组,构建了涵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革命历史、中国式现代化、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乡村振兴”等七大主题的影视资源库。学院遴选思政课种子教师撰写影片导学稿,建立引导学生聚焦主题观影、带着问题学习的新型思政课堂。学院教授委员会建立“五维,从“政治性、艺术性、适切性和“导学内容、课程海报“五个维度严格审核,确保影视作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频共振。学院联动校团委,将“光影思政课”纳入学生“第二课堂”学分体系,形成了思政理论第一课堂”向“生活化教育第二课堂”有效衔接、理论学习向生活化教育的转化。多方联动的教学支撑合力和长效机制建设,为光影思政课教学效果转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位一体打造浸润式思政育人链条

光影思政课理论导入—情感共鸣—实践转化为核心理念,形成全链条以学生为主心的育人模式。首先,通过主题海报全校分发预告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电影主题,开展课前知识收集储备,根据个人兴趣报名参加;其次,在光影思政课观影前,由学生理论轻骑兵团队根据导学稿“破冰”导学,进行观影过程中的情感激发点同思政教育点的耦合预置;观影后,引导学生通过撰写结合专业思考的“光影手账形式,实现影视思政教育主题的“历史回溯—精神解码—现实链接”式的内化提升。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光影思政课既提升了高校思政育人的吸引力,在一体化的课程结构和影视资源体验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朋辈交流”话题,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同课异构模式,化思政教育于生活化的沉浸式体验。

图片2.png

校企协同树立红色文化育人新范式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教华影集团共建的红色影院,不仅是校企合作的典范,更成为思政教育的生活化载体。中教华影集团提供技术支持,校方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理论优势,开发出光影思政资源包,形成内容供给—教学实施—效果反馈的闭环机制。课程运行提升了思政课实验教学空间的运行效率,实现了聚焦思政育人目标的优质资源的跨学科开放共享。光影思政课也开展了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尝试,新颖的活动形式、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理论与趣味相结合的导学,给中小学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色影视资源也是良好的党史学习素材,马克思主义学院还联合企业开展了党史电影主题的组织活动。从校内生活化育人,到课程多元化辐射,光影思政课构建起了“课堂校园社会”多圈层一体化协同育人的立体化格局。

示范引领铸就思政育人内大样本

年来,光影思政课累计覆盖学生3000人次,成为了内蒙古大学热门第二课堂。课程建设的相关经验在多个全国性思政工作研讨会上进行了重点推介,多所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校交流学习相关课程建设经验。未来,内蒙古大学计划将“光影思政”模式扩展至全校通识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思政教育从单点创新全域协同迈进,推动全区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创新能力协同提升,共同书写立德树人的新时代答卷。